交流动态
北航学生赴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交换学习心得(三)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3-1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20159月,我和俄语系的其他两位研究生作为交换生赴俄罗斯留学。转眼,我从莫斯科交换回来已有些日子了,但每每对别人滔滔不绝地讲述时,那段经历总能勾起我对那片土地无尽的回忆。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难得的留学机会。

刚到莫斯科的那一天到现在仍记忆犹新。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飞行,飞机安全地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,跨出机场出口的那一刻已是莫斯科时间下午五点多。我们拖着沉重的行李,依靠着莫航学弟的帮助,在夜幕降临时分,坐上了驶向莫航留学生宿舍的小巴。那一刻我们都不禁望向窗外,看着完全陌生的街道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,顿时充满新鲜感,但道路两旁写满俄语的广告牌又让我们感到万分亲切。跨越千山万水,终于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国度,这对于学了几年俄语的我是极大的慰藉。

在莫斯科我们平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是选择地铁,它方便快捷,上趟车与下趟车的间隔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。莫斯科的地铁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系统,有着“地下的艺术宫殿”之美誉。虽然每天来往的人流匆匆忙忙,但也不会掩盖这艺术宫殿独特的美。坐上地铁,我最喜欢打量这被称为“战斗民族”的人们,车厢里的他们从不大声喧哗,十个人里有一半的人在静静地看着书,也有一些人在做着数独,尽管地铁发出极大的噪声,但他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,丝毫没有受到扰乱。地铁站门口每天清晨都会发放免费报纸,有时我也会伸手要一份,然后装模作样地坐在车厢里看着,好像在告诉他们,我们外国人也不只会低头看手机的。一共有过两次被地铁门夹住的经历,使得我对它是又爱又恨的。由于没有提示铃,每每感觉它快要走时,我的心里都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,冲进去也就一两秒的时间,不冲等下一趟吧,其实这趟车又停了有一会儿,唉,这种复杂的情绪时时伴随着我,其实被夹一下也不疼,更不会有生命危险,因为地铁门夹到人之后会自动弹开,但我总是被这扇门戏弄,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
来到莫斯科之后,我发现这的人是真的很善良。走在大街上,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问路,有的人会详细地告诉你路线,有的人不太确定,但他会上网查完地图告诉你,其实他只要说我不知道或者我不太确定,我依然会说“谢谢”,有的人怕你是外国人,人生地不熟的,他会亲自把你带到目的地。扪心自问,如果在国内,我在面对一个外国人问路时,我能做到哪种程度。

   在莫斯科,就不得不去红场。几个月内我已去了不知多少次红场了,但我仍记得第一次去时的情景。亲眼目睹了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红场,心情不免有些激动。其实红场远比人们想象中要小得多,但并没有妨碍它的古老和神圣。漫步在条石铺成的红场路面上,感受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沉淀,感受着俄罗斯国家的灵魂,觉得自己着实幸运。置身于红场中央,它的前面就是红场上标志性建筑——瓦西里大教堂,左边是建筑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国营百货商场,右边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,红墙下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列宁的墓,后面是红砖银顶的历史博物馆。红场旁边是景致美好的亚历山大花园,花园里无名烈士墓前有着永不熄灭的圣火。不远处有我时常学习,查阅资料的列宁图书馆。这许许多多的地方都有我的痕迹,都有我永不能忘的记忆。 

我也经历了一段灰心丧气的日子,我想这是每个俄语人初来国外必须要面对的。心里明明有许多话,但由于词汇量匮乏,这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,如鲠在喉。可我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有所得的机会,平日里我会更多地听听新闻,开始关注莫斯科的大事小情,偶尔也看看俄剧,为了锻炼听力,更为了学习正宗的俄语表达,能有机会和别人交流时,绝不沉默寡言,惜字如金。去学校上课更能增长见识,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俄罗斯学生,会让你了解这个国家的青年们是一个什么状态。说到上课,除了我们选的几门课程外,我们还去别的专业蹭课。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一位颇有气势的历史老师,他一走进教室,就随手把包放在讲台上,连打开都不打开,然后开始点名(这是他上课的必备环节),说说笑笑了一会儿,就开始严肃地上课了。他上课的形式就像是听写,他在前面“一板一眼”地说着,学生在下面快速地记着,有问题的话他们会立即打断老师。我们手忙脚乱的,听也听不全,记也记不完整,但正是这样,下课之后借笔记成为了我们和俄罗斯学生搭讪的极好机会,随之也会不很流畅地聊上一番。说来也是奇怪,俄罗斯竟然没有教科书,这可是把环保做到了极致啊。其实这样也挺好,你看这个课,几乎没有不专心记笔记的,没有教材,再不记笔记的话,期末复习就成问题啦。

对莫斯科的记忆还有许多许多。冰天雪地里坐着婴儿车,鼻尖被冻得通红通红的可爱的小孩儿;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;新年期间流光溢彩的街道;无信号灯的路口主动让路的汽车;白雪纷飞的冬日里缀满鲜红花楸果的果树;地下通道里玩儿着高雅艺术的卖艺人;广场上肆意起舞的鸽子;宿舍楼里谈笑风生的中国人,外国人;滚梯上总是自动站在右侧的人们;俄航成功降落后全体乘客给予的掌声等等。

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,让我受益良多。几个月的生活下来,我无意识地养成了许多文明的习惯,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尽量降低分贝,自动站在滚梯的右侧,把左侧让给着急通过的人等等。这段美妙的旅程成全了我很久以来的梦想,感谢学校远航计划提供给我这么难得的机会,相信这样一番历练会对我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。往日如歌,这段宝贵的记忆值得我永远珍藏和铭记。

 

 

2014级俄语系研究生  宋天娇

 

版权所有:8040威尼斯(中国)有限公司 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